为深度践行“科研创新反哺地方发展”理念,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高效对接,2025 年 7 月至 8 月,江西理工大学组建多支调研团队,由校领导分别带队先后赴赴会昌县、南康区、于都县开展产业发展专项调研,通过 “实地走访 + 座谈交流” 的模式,精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深化校地企协同合作,以科研赋能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 “理工力量”。其中,外国语学院主动融入调研全程,派出骨干力量陪同参与,以语言服务、跨文化交流支持及产业国际化发展建议为着力点,为调研工作提质增效、校地企合作搭建桥梁,助力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聚焦氟盐新材料,会昌调研锚定产业升级方向
7 月 24 日,江西理工大学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刘飞带领调研团队率先赴会昌县开展产业发展调研。此次调研以会昌县重点产业 —— 氟盐新材料为核心切入点,调研座谈会由县领导许建平主持,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县发改委等 7 家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石磊氟材料、九二盐业等 5 家企业负责人共 20 人参会。外国语学院陈传斌博士全程陪同,深度参与 “政府 + 企业 + 高校” 三方协同对话。
会上,县科工局首先详细汇报了会昌县氟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产业链布局及未来规划,随后参会人员围绕产业技术瓶颈、资源开发利用、产学研合作路径等议题展开热烈交流。最后,江西理工大学校领导刘飞结合学校在材料科学、资源利用等领域的科研优势与成果,就氟盐新材料产业的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提出建议,为后续校地企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奠定基础。


布局新兴与传统产业,南康调研拓宽合作维度
8 月 20 日,校党委副书记徐志峰教授带领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博士团队,赴南康区开展产业发展调研。我院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李火秀陪同调研。
调研团队兼顾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先后走访龙回低空经济产业园、格力电器(赣州)有限公司、赣州市大自然家居有限公司、江西家里美智能家居有限公司等 5 家单位,全面考察南康区低空经济、智能家居、有色金属冶炼产业的发展态势与技术需求。随后,团队与区领导、相关部门及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座谈会上,南康区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信局详细介绍当地“十五五” 规划布局、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及进出口贸易的情况。双方围绕家具产业智能化改造、低空经济产业生态构建、有色金属冶炼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深入探讨校地企协同攻关、创新资源共享的合作路径,明确了系列合作方向,为南康区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


深耕多元产业,于都调研破解发展痛点难点
8 月 22 日,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刘飞再次带队,率领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冶金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博士团队赴于都县调研。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谢秋恩参与此次调研。
调研团队聚焦于都县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三大核心产业,实地走访了江西竞铭机械、天键电声、赋安连电气、兴佰翔体育用品等企业,深入生产车间了解企业技术需求、生产运营及市场拓展情况。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团队认真听取了县科工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中心、商务局关于 “十五五” 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布局、招商引资成效及进出口贸易的情况报告。双方针对装备制造智能化升级、电子信息产品技术迭代、纺织服装产业链延伸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最终在产学研合作平台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输送等方面达成一致合作意见,为于都县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精准科研支撑。


此次跨区域、多产业的系列调研,是江西理工大学践行 “扎根赣南、服务江西” 办学定位的生动实践,更是高校以科研创新赋能社会服务的深度探索。下一步,学校将持续跟进调研成果转化,围绕氟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家具、低空经济等产业,与三地政府及企业开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将高校的人才优势、科研优势转化为地方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以高质量社会服务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外国语学院也将进一步深化 “多语种 + 产业” 服务模式,联合学校其他学科构建协同服务体系,为地方产业国际化升级贡献更多 “外语智慧”,共同书写高校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文/周林玉、李火秀 图/谢秋恩、陈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