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进一步深化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拓宽学术研究视野,加强与高水平院校的学术交流合作,11 月 3 日至 4 日,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马强教授、博导受邀莅临我院,先后开展座谈交流会与专题讲座,为全院师生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学术盛宴。
一、座谈交流谋发展,精准献策启新程
11月3日下午,座谈交流会于学院楼C411会议室举行。学院党委书记肖桂芳、副院长(主持工作)谢秋恩、党委副书记贺示婷、副院长李火秀、以及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程渊、巴基斯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曾繁健、院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刘道伟、院创新创业中心主任黄秋文出席会议,与马强教授围绕学科发展展开深度探讨。会议由谢秋恩主持。


会上,谢秋恩首先代表学院对马强教授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向马强教授介绍了参会人员。随后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程渊简要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以及我院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基础布局和近期发展成果。马强教授结合自身深耕西部边疆与区域国别研究的丰富经验,针对我院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现状,从研究方向凝练、科研项目申报、田野调查开展等方面提出了实用性、针对性强的建议。同时他结合我校特色专业,为我院探寻学科发展新方向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指引。与会领导与专家围绕我院未来特色发展中可能面临的学术挑战、研究风险及应对策略展开深入讨论。最后,肖桂芳书记结合自身学术和管理经历,强调区域国别研究对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国际交流的重要意义,表达了我院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持续深耕、打造优势学科的坚定信心。
二、专题讲座拓视野,人类学视角解“巴铁”
为深化区域国别学研究的跨学科维度,搭建学术交流桥梁,11月4日下午,“观察‘巴铁’——区域国别学研究中的人类学视角及其价值”专题讲座在学院楼C402举行。本次讲座由马强教授主讲,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谢秋恩主持,全院教师和学生代表现场聆听。

讲座伊始,马强教授以自身多次赴巴基斯坦开展田野调查的亲身经历为切入点,通过鲜活的实地案例与生动的访谈经历,迅速拉近了与在场师生的距离,让抽象的学术研究变得具象可感。他指出,区域国别学是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大国之学”,当前中国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世界渴望更深入地认识中国,中国也需要更全面地理解多样性的世界,而区域国别研究正是搭建这一认知桥梁的关键载体。在谈及巴基斯坦研究时,马强教授客观分析了当前“巴铁”研究中传统范式的局限,由此他着重强调人类学视角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他围绕人类学的核心研究方法,详细阐释了田野调查、参与观察、日常实践分析在中巴关系研究中的具体应用,特别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区域国别研究更需要人类学的参与,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全新的学术视角。讲座尾声,马强教授与在场师生展开互动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师生对跨学科研究的理解。
此次马强教授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内容丰富、见解深刻,为我院师生搭建了与高水平学者深度对话的优质平台。一方面,通过座谈交流明确了我院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方向与路径,为破解发展难题、规避研究风险提供了宝贵经验;另一方面,专题讲座以人类学视角为切入点,为师生打开了区域国别研究的新视野,为后续教学革新与科研探索注入了新灵感。下一步,我院将以此次学术交流为契机,持续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的合作,不断完善学科建设体系,鼓励师生深耕实地研究,推动区域国别学研究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为服务国家战略、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贡献更多力量。(文/杨文琪、王雨欣 图/杨文琪、王雨欣 编辑/周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