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院长信箱   English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通知 > 正文

欢迎报考江西理工大学英语专业

【 发布日期:2020-07-28 】

选择江西理工大学英语专业的N个理由

办学历史悠久我校英语专业始办于1993年,为顺应国家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和我校建设多科性大学的办学定位,经教育部批准,1997年开办英语本科专业(原名国际商务英语),同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本专业一直坚持“立足行业,面向社会”的办学理念,经过20多年的砥砺发展,本专业现已成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和特色专业。2007 年,教育部对英语专业进行了评估,我校“外语+有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的高度肯定。在参加2015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的20所高校中排名第9位。2018年获批江西理工大学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8-2021年,经费30万元)。

专业培养有特色我校英语专业秉承“固本强基、发展特色”的理念,依托我校矿冶优势学科,立足于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科研为动力,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按照“外语+有色”的人才培养思路,坚持“科技(有色英语)翻译”的特色学科方向,构建了矿业、冶金、材料、机电、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开创了一条既懂外语、又通专业的特色化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道路。

师资力量雄厚。作为江西理工大学“优秀教学集体”, 我校英语专业目前拥有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名,组建了语言文学、科技翻译及商务英语3支教学科研团队。现有一支年富力强、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其中教授 5人,副教授 15人,教师100%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均有一定时期的海外留学或访学背景。同时,还聘请了18名涉外高管和资深翻译为校外兼职教师。

考生关心的就是我们关注的

01 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坚持语言技能、专业知识、跨文化素养及通用知识教育的结合,以全面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跨文化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为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卓越国际化视野和良好跨文化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能熟练从事英汉/汉英翻译、英语教育与培训、涉外旅游、对外(矿业)经贸、涉外企业管理等工作;毕业5年左右能成为翻译、外事、教育、外贸、文化、旅游、国际文化传播等领域的行业精英。

02 英语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英语写作、笔译、口译、语言学导论、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中外文化比较、跨文化交际等。

03 英语专业的学生需具备什么特质?

经过四年的专业培养,英语专业的学生一般具备以下特质:地道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顺畅的英语笔头思维能力,到位的英文体系阅读能力,有效的中英互译能力,前沿的社科认知能力,较强的中西文化对比能力,开阔的英语国家文学、文化、社会、政治及经济知识储备,文理跨际的学科素养,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开朗通达的人文素养,顺势而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而同之的文化创意能力,中西合璧的批判思辨能力,洞察秋毫的语言数据推导能力,广阔多样的专业技能及潜能。

04 英语专业的深造与就业前景怎样?

我校英语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外事、经贸、文化、科技、旅游、新闻出版、教育、有色冶金等行业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对外贸易等工作。多年来毕业生形成了“基础扎实,为人诚实,工作踏实”的特有品质,在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的同时,积极进取,主动融入行业文化,迅速成长为行业英语精英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其中每年有20名左右学生考取国内或国外高校继续深造,其中不乏中山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知名高校。本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具有以下优势及保障:

1)校友资源丰富。我校以矿冶学科为主体,国内300余家大中型有色金属企业的大批高层均为我校毕业生,校友企业可以为英语专业毕业生提供多元的就业途径;此外,珠三角及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外贸企业中英语专业校友众多,每年均有大量的用人需求。

2)校企合作平台稳定、巩固。我校英语专业已与江西铜业、中金岭南、铜陵有色、中国日报网站、赣州稀土矿业、赣州虔东稀土集团等企事业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积极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这为优秀毕业生提供了优质培养基地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就业保障。

3)我校在区域及行业内影响力强、美誉度高。曾入选了2010-2011年度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在保障招生规模和扩大就业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措施。

名师风采

凌征华 教授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浙江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曾经担任外语外贸学院院长10年,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先后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出版专著1部、编著1部、教材3部;主持完成省级科研课题3项,研究兴趣及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语料库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

主讲《高级英语》、《语言学导论》、《翻译批评与赏析》、《中级听力》等课程;凌征华教授对教书育人的理解是:一个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有人格魅力,这个魅力具体表现在“三真”上,即做学问真实、对学生真心、对同事真诚。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他全心教书,全意育人,将为人、为师、为学高度统一,在思想和行动上实践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为师之道,深受学生欢迎。

曾繁健 教授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荣获了“全省高校优秀班主任”(江西省)的称号,20087-8月于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短期访学,2016-2017年赴剑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1120122013年度考核连续获评为“优秀”;先后发表权威期刊论文1篇,CSSCI期刊论文4篇,北大中文核心论文7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江西省教育规划重点项目1项和其它省级课题5项。研究兴趣集中于“英诗研究、跨文化形象学研究、当代美国文学研究”等。

主讲《英美文学史与选读》、《英语诗歌选读》、《批判性思维与中西文化批判》等课程;“研究”与“讲座”的课堂教学特征明显,主张“思索生知,原始计实,修心正形”的高校跨文化生态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致用经世、体用合观的大文化能力。

陈二春 教授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党委委员、第三党支部书记。上海外国语大学访问学者,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理工大学“优秀教师”、“十佳百优”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英汉语言文化比较和跨文化外语教育研究。近5年,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5项,主持完成横向课题2项;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0篇。

主讲《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写作》等课程,主张在外语教育中融入跨文化要素和本土文化,提升外语教学的有效性。

英语专业我来说

我所在的英语专业它属于江西理工大学的外国语学院,系里的老师们和蔼可亲,治学严谨,于我而言,他们可谓是亦师亦友。除传道授业解惑以外,他们更教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用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获益良多。此外,失落时,他们予我鼓励;开心时,他们与我同乐;比赛时,他们为我加油;成功时,他们为我喝彩……实在有太多的感动,无以言表,然铭记于心。

在课程设置方面,老师们的用心让人感动。我们专业结合理工特色,提出了“有色+英语”这一概念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进行课程优化,让同学们在结合自身兴趣的基础上有更好、更为多元化的学习选择。通常,老师们会在课程结束之际让同学们写课程反馈,有时也会叫上同学去办公室开座谈会提提建议。总之,老师们真的很用心去提升课程质量,心里就一个想法,只为更好的服务于同学们。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英语不仅需要大量的输入,更需要输出所学的理论知识,将其运用于实践。其中有效的方式之一便是参加各类竞赛,它们不仅可以检测所学,看到与他人的差距,同时也能长胆识,收获勇气与经验,而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我们有很多专业的比赛,而且形式多样,诸如外语影视配音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翻译比赛等。无论获奖与否,参与的过程就已经是你勇气可嘉的见证了。

感恩,遇见江理;感动,身为外院英专人。

——2016级本科生 伍晓艳

在英语专业学习的四年是一段充满回忆且难以忘怀的时光。下面我想就以下几点来谈谈我在外院学习英语的一些感受。

一、优秀且温暖的教师团队

英语专业的老师们都非常认真负责,并且他们的教学风格都各具特色。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学生们在课堂上都非常活跃,并且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同学们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在外院,我们有细心体贴、任劳任怨的陈老师,博学多才的凌老师和曾老师,温文尔雅的王老师,风趣幽默的蔡老师以及我大学期间的班主任—永远年轻、勇于尝试的娜姐,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教师们以及富有教学经验的外教们。除此之外,办公室的老师们也十分亲切可爱。

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

英语专业主要涉及到的就是四个方面技能的培养:听说读写。外院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整体来说十分合理,从大一至大四的课程呈现出阶梯的模式,并且在每个阶段都涉及到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基础英语和高级英语帮助同学们从整体上得到提高。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专业课程帮助同学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在大二下学习的课程里,我接触了语言学这一门全新的课程。生动活泼的课堂以及老师专业的讲解让我对这门课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乃至我就此决定了考研的方向—英语语言学。英专生从大三开始就要修读一门二外,我们学院开设了日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二外,可以供同学们自由选择。

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在外院,我们不仅有和英语专业相关的活动,也有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在外院,这里有妙趣横生的外语影视配音大赛和极具挑战的英语演讲比赛,感兴趣的同学们都可以在舞台上大展身手。校园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文艺活动让你的校园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比如校园歌手大赛让你一展歌喉,一二九大合唱让你感受班集体的力量。学院也经常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同学们更好地体验生活和了解社会,我们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留守儿童村给小朋友送温暖。

四、学习氛围浓厚的图书馆

对于同学们来说,特别是对于考研的同学而言,图书馆绝对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地方。图书馆的英语图书资源丰富。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各种外国名著以及其他专业书籍。馆内每天书声琅琅,让置身其中的同学们深切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在。馆内配有空调、风扇和饮水机等设备,让你在这里舒适地学习。

五、热情友好的学长学姐

英语专业每一届都有非常优秀的学长学姐,他们非常乐意给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保研经验、考研经验、工作经验等等。有时候望着优秀的学长学姐们的步伐,我们也就有了前行的动力。

最后,在外院的四年时光,我成长了许多。在这里,我的英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愈渐浓厚。我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在这里,我交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遇见了许多亲切和蔼的老师。我感谢在外院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一切都会陪着我走向未来的道路,帮助我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2016级本科生 曾雨存

你的青春,由你执笔

大一 满怀憧憬

青春的画卷在江理徐徐展开,第一笔就落在了江理的西校区。在炎炎夏日,我满怀憧憬地来到了赣州这座陌生的城市,江理这所不大的学校,遇见了新的老师和同学,拥抱着未知的一切,有了最简单、纯粹而又充实的青春底色。西校区的早晚自习制度使我很快养成了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也让我学会了每日晨读和自主安排学习。在英语专业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我一点点地夯实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在与外教和留学生的交流中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激励我不断地学好英语和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我时常记起老师所说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拥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也经常思考怎样去践行这八个字。在课余时间,我广泛地阅读一些不同类别的经典作品,努力地拓宽学习的广度,享受阅读的闲暇时光。另外,像很多人一样,凭着刚进大学的一腔热血,我先后参加了各种学生社团的面试,去尝试和发现自己在各个方面的可能性。另外,我常常和同学们一起走出校园,走近赣州,或步行或骑行,去感受这座城市的韵味,还和室友约定,一年至少去一个新的城市旅行,第一年我们一起去了厦门,在厦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大二 丰富多彩

大二搬到了红旗校区,和老师与同专业的学长学姐们有了更多的接触,也有了更好的学习条件。大二,我仍然努力地夯实英语基础,开始广泛地阅读英文原著和英文报刊,每天都会听一段BBC或者VOA或是TED演讲来磨耳朵,也积极地参与学长学姐所组织的英语角,英语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习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还记得在大二的三个月里,我先后通过了计算机二级,英语专业四级和三笔,并且我在大二时切实体会到英语就像是一把钥匙,掌握英语这把钥匙就多了一种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让我变得更加包容与理性,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与看待问题。在大二时我对英美文学和翻译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英美文学的学习中,我认识到阅读、思考与表达的重要性,文学即人学,文学世界与现实世界总是相互印证的。对于翻译,在两种语言中转换,驾驭两种语言及其蕴含的文化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翻译得出彩会给人一种很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学习之外,作为清江杂志社的一名文字编辑,我和编辑部的小伙伴们为每一期杂志的选题、写稿、审稿而付出,看着自己写成的一篇篇文章复印出来,心中很是喜悦,在清江也有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做事应该全心投入,有始有终,不计一时的得失,这样才不会后悔。

大三 默默扎根

大三的课程相对于大一、大二来说,难度更高,而且我一直都有考研的打算,所以为了平衡学业和其他学生工作,我在大三退出了所有的学生工作部门,专心地学习,在用心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也开始正式地思考考研的方向,经历了一些迷茫与困惑,我经常找我们专业的老师聊天,老师们都非常耐心地解答我的一些困惑,无私地帮助学生。英语专业的很多老师都很负责,对我来说,亦师亦父亦友。在大三的下学期,我坚定地选择了我一直想考的学校-中山大学,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选择了跨考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每一个人都会有一段艰苦的时光,这段时光是辛苦努力而看不到结果的日子,我把它称之为扎根。

 大四 再次启航

在大四上学期的12月份参加完考研初试后,九个月的初试备考暂时告一段落,接着迎来了大学的最后一个寒假,但是没有人想到2020年的开局是如此地魔幻,我们都在家度过了最长的一个寒假。在家等成绩、准备复试、写毕业论文,都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自律程度,不过幸运的是,最终这些事都有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身边的同学也都在各自不同的轨道上不断地前进着,毕业季大家都带着老师们和同学们的祝福从江理再次扬帆起航,青春这幅画卷在广阔的人生中有着怎样的色彩,还等待着每一个人的后续。

——2016级本科生 任能

初入大学,说实话并没有太大的不适应感,因为西校区的集中管理模式使同学们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学习之上。大一时期的课程安排比较紧张,同时这也是个夯实基础的最佳阶段。由于高中时期养成了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情,要想保持下去并不难。在这个阶段我对待专业学习的态度很认真,同时,也遇到了很多对自身很有帮助的老师,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她们都给予了我很多很独到的见解。

进入大二之后,我开始活跃在学校的各类英语相关的比赛活动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大学生英语竞赛和演讲大赛,这是全校皆可参与性质的比赛。在这个过程中,真切地体验到,最重要的不在于结果,在于过程中你是如何一步步通过努力,靠近你想要的结果,尽管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你的过程,但也不能说明一切。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们的指导老师给了很多课堂上不太涉及的学习技巧以及练习方法,并且还搭配了一定强度的训练,可以说在那一段时间得到了很多锻炼,这是没有经历的人不太能体验到的经验。

我们的英语专业并不细分方向,所以学习更多的是一些综合性的东西。刚进大学,很多事情都是新鲜的,有趣的,但同时也充满了挑战。对于英语学习来说,不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内容更是不一样,老师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抠我们的语法了,培养的重点转移到了综合英语运用能力、批判性思维、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等方面。

我比较建议循序渐进,综合地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素养。英语学习是个连续的过程,讲究的是厚积薄发。所以为自己定个计划就很有必要,综合自己的优缺点,想想自己哪些长处需要发扬,哪些缺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需要提升,有目的地一个个的去解决,相信一段时间之后,英语水平、批判性思维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等各方面会有很大的提升。

——2017级本科生 李婕

微信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yH7TbcNSEdBLH5bwIMR9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