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结构方案设计、结构模型制作及结构加载的综合能力,经研究决定,学校将举行2017年全校首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含应用科学学院)均可参赛。原则上学生应学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结构力学等力学知识。
根据赛题具体要求,采用统一提供的制作工具和模型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制作出一个结构模型,并进行加载评测。
本次比赛要求制作一个空间结构模型,安装在加载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上,用于抵抗竖向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模型需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模型要求能够顺利安装在加载装置上,安装过程中模型与加载装置接触处不得使用胶水,否则判定模型失效;
2.模型安装及加载时不得与规避区域接触,否则判定模型失效;
3.为了保证加载块的水平放置,模型需要提供一个支撑加载块的平台,该平台的高度位置为+150mm,允许±5mm的制作误差,如高度超过误差范围则判定模型失效。
对于符合上述基本要求的有效模型进行加载评定。加载过程分静力载荷和动力载荷两个阶段进行。
静力荷载分为5个级别,每级加载采用1个3Kg的加载块,加载块为整摞标准A3纸加工而成,具有一定刚度,加载块的平面位置如图5所示。每级荷载加载完成需持续该荷载10s,结构未倒塌方可认为该级荷载加载成果。待5级静力荷载加载完成后,维持静力荷载进行动力荷载的加载。
动力荷载采用2Kg钢砝码(如图1所示),在其底面距离第五块静力荷载块顶面15cm处自由落体来施加。动力荷载的冲击位置(如图5所示)在4个位置随机抽取一个确定。动力荷载作用后,维持该荷载10s结构未倒塌方可认为动力荷载加载成功。
加载过程注意事项:整个加载过程为5分钟,从参赛选手安装模型时开始;如果加载过程超时,则判定超时部分加载失效;加载过程中如因模型变形等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支撑加载块,则判该级加载失效;加载过程中模型任意杆件接触到除了前述“安装可接触区域”以外的加载装置或地面(桌面),判定该级加载失效。当判定某级加载失败后,不得继续进行后继加载测试。所有加载过程均有选手自行完成,裁判对加载块的位置和冲击荷载的高度进行控制。
每个参赛队总分由结构体系分、模型做工分、模型加载分3项组成,根据总分排名确定竞赛名次和奖励。
结构体系满分为10分,主要考察参赛模型的结构体系合理性,由大赛评委会在模型加载前评定。
模型做工满分为10分,主要考察参赛模型的造型美观、制作工艺、比例协调等方面的表现,由大赛评委会在模型加载前评定。
每个队伍的模型加载分数R分为静载分数R1和动载分数R2,静载成功至少1级则计算静载分数,动载成功则计算动载分数,否则分别计零分。
其中, 为该模型静载成功的最大级数(如第4级静载成功,第5级静载失败,则取 =4); 为静载荷重比系数, 是该模型的荷重比,在此取静载成功的最大级数 和 的比值; 为静载加载成功至少1级的所有模型中荷重比的最大值。
其中, 为动载分数系数, 为动载加载成功的所有模型中的最小质量。
模型制作的材料和工具由大赛组委会统一提供,具体如表1 所示,不得采用自带材料和工具,一经发现取消比赛资格。
| |
|
|
|
| |
| 钢尺2把(500mm长),美工刀3把,三角尺1套,砂纸350目,模型垫1个
|
比赛日期初步确定在4月25、26日,具体日期另行通知。模型制作时间初步定为12小时,分两天完成,如表2所示。未在规定时间完成模型制作,则取消比赛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