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院长信箱   English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建设 > 汉硕学位点 > 正文

045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介绍

【 发布日期:2023-10-12 】

045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介绍

1.硕士点及研究方向简介

“汉语国际教育”是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MTCSOL)是培养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专门人才的专业学位。

江西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2021年获批,采用多样的培养模式,依托稳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凭借完整有效的实践平台体系和系列特色课程,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卓越汉语国际教育师资。本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华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特色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2.导师队伍情况及部分导师简介

本学科目前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博士5人,均具有海外经历或留学生教学经验,教学业绩和科研成果丰富。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同时,聘请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优实中文在线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子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厦门中学西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江西益友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等汉语国际教育业内专家共计10人为兼职导师。

邓晓宇:女,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2022年),江西省外语学会副会长,省高校英语本科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社科规划项目评审专家,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评审专家。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获宝钢优秀教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理工大学“清江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荣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5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出版《客家文化外宣翻译研究》《翻译理论的文化透视》等论著5部,发表论文20余篇。

钟舟海:男,硕士,副教授,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毕业。历任江西理工大学华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汉语系系主任、阳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和文化学。主持国家语委方言保护专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江西省社会科学课题等3项省部级课题,出版个人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担任泰国、韩国、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口语》《现代汉语》等课程教学工作;参加2015国侨办中华文化大乐园-葡萄牙里斯本营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综合技能大赛获得全国一、二等奖6人次。

李火秀:女,博士,副教授,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北京大学访问学者(2016-2017)。现任江西理工大学华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江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红土地与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理事,赣州市作协会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项目、省社会科学规划等省部级课题8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出版教材3部,发表论文20余篇;获江西省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承担泰国、巴基斯坦留学生教学任务,并赴印度尼西亚进行华文教育师资培训。

曾繁健:男,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2017年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形象、跨文化形象学、文学与文化翻译、英语教育、英诗研究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省社科规划课题等;排名第二参与国家社科规划项目“禅宗隐喻英译研究”;出版《英诗中国元素赏析》《英诗中式误读》《英诗中国形象的客体输入与反观》等3部专著;在《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湖南科技大学学报》《丝绸》等CSSCI、CSCD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3.硕士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介绍

本学位点拥有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学术特长明显的中青年导师队伍,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学科方向互补性强的可持续发展学科梯队。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社科项目3项,省级项目26项,企业委托项目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社科成果奖3项。出版专著14部,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依托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与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华文教育研究中心、阳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等各级各类教学与研究平台,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支撑有力。

4.培养条件

本学科点拥有一支学术特长明显、知识丰富、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导师队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4名,博士5名。近年来获批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国家语委语言资源保护专项课题、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课题等多项省部级纵向课题。拥有省部共建实验室1个,“汉语云”实验室、中华才艺实训中心等特色实验室2个,建有校企联合培养基地12个、海外联合培养基地2个。拥有与本专业相关的中文图书合计60万余册,外文图书、期刊近2万册,长期订购《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华文教学与研究》《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国际汉语教育》等汉语专业期刊。拥有中外文电子期刊、万方硕博士论文、CNKI全文数据库等40余个中外文数据库,可便捷开展中外文资料检索,为研究生提供了可靠的教学与科研平台。

5.培养目标及主要课程

人才培养以实践性、职业性和综合性为基本原则,通过3年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培训,使学生掌握汉语国际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技能,具有较强的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进行跨文化沟通的技能,能够胜任多国别、多类别、多层次、多课型的汉语及文化课程教学任务;具有从事国际中文传播、汉语国际推广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与开发及教学工作能力,有严谨求实的作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较熟练地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A.学位核心课程: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习得(双语)、国际汉语课堂教学案例、跨文化交际、中华文化与传播(双语)等;

B.专业拓展课程:

汉外语言对比(双语)、区域与国别汉语国际教育专题(巴基斯坦)、国际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汉语国际教育偏误分析、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中外文化交流史、华语文教育研究、汉语国际传播专题、地方文化与跨文化传播、外语教育心理学、汉语国际教育政策研究、教学设计与管理等。

C.实践实训课程:

课堂观察与实践、教学调查与分析、教学测试与评估、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学科前沿讲座(双语)、教学实习、学位论文等。

D.特色课包括:

区域与国别汉语国际教育专题(巴基斯坦)、地方文化与跨文化传播、华语文教育研究、汉语国际教育政策研究、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等。